2010年9月17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办的“我还是我”乳腺癌教育俱乐部教育活动上,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该院乳腺肿瘤医学部主任苏逢锡教授呼吁:发病时处于绝经前或围绝经期的患者,不仅要牢牢把握术后5年的治疗关键期,而且需要根据绝经前后不同生理特征,合理“智换”方案,并在换药前后与主治医生保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转移和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同时,苏逢锡教授还介绍道,最近一项名为IES031的全球研究中位随访91个月的成熟数据显示:绝经后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2-3年后,转为使用阿诺新这类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比持续使用他莫昔芬的显著提高18%和14%。“这项研究不仅是目前唯一证实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大型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而且试验设计最为符合我国乳腺癌发病特点,对我国的乳腺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绝经前发病占多不重视内分泌治疗
全球每年平均约有140万人罹患乳腺癌,我国每年约有20余万新发乳腺癌患者。虽然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却以每年3%-4%的增长率急剧上升,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
除了发病增长迅速,我国乳腺癌发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病年龄和欧美国家恰好相反: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偏低,从30岁开始便有零星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一般要早10年-15年,诊断时大约55%患者处于绝经前或围绝经期。而欧美国家70%患者都在绝经后发病,中老年妇女占多数。
治疗上,国外医生都非常注重内分泌治疗。在美国,乳腺癌抗肿瘤药物费用中,内分泌药物费用要占到一半以上。而在我国,内分泌药物费用只占4%。而癌症发病情况与中国相似的日本,其内分泌治疗费用也占到20%-30%,是我们的5-6倍,相差甚远。“这主要还是传统治疗观念在作怪,许多患者,甚至有些医生都相当质疑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认为只有输液挂瓶子,伴有严重反应的化疗才算是正式的治疗。而几颗没有反应的内分泌药片,太简单、太轻松,反而不相信它的疗效。”苏逢锡教授解释说。
“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常会碰到很多乳腺癌的病人,有的用药吃吃停停,断断续续不能坚持;有的嫌内分泌治疗时间5年太长,开始2-3年非常重视,后面几年觉得没有问题了,就擅自停药;更有甚者嫌某些内分泌治疗药物昂贵,另一方面却花更多的钱购买疗效不肯定的抗癌保健品,最后都出现复发、转移,白白耽误了病情,”苏逢锡教授深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