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北京市公交警方首次发布“公共交通安全播报”,针对老人、儿童等4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易受伤“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作出了星级防范提示。据了解,针对北京市目前地铁和公交客流量突增,易造成高密度人群心理恐慌,继而导致混乱场面的问题,北京警方首次联手心理学家,通过公共交通安全播报的形式,对乘客进行公共交通安全心理疏导,以及防范提示。
据了解,北京市实行单双号等机动车限行措施的首个工作日,北京市公共交通的客运量就突破了2000万人次,比上周同期增加了390万人次。截至目前,地铁的客流量已随之增加了三成,且早晚高峰时段均出现了暂时的大客流现象。
对此,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客流背后存在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比如在瞬间大客流爆满的情况下,即使只是有人故意大声喊叫或者有人突然蹲下系鞋带,也有可能造成高密度人群的心理恐慌,甚至导致混乱场面的产生。”而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副研究员介绍,当人面临突发事件或危机时会出现惊慌失措、愤懑抑郁等心理反应,特别是平时较少经历挫折和危险的人,反应会更加严重。
为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北京公交警方首次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联手,聘请心理学家对群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能产生的恐慌心理进行疏导。并将容易受伤的人群进行分类,作出星级评定,然后给出安全出行的相关提示,帮助乘客在遇到大客流等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听从民警和工作人员的疏导。记者了解到,在评定的等级中,一至二星为平稳等级,三至五星的人群就需要重点防范。
据警方介绍,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民警和工作人员会及时通过告知路线指示牌、指示语、安全地带标志等方式向群众传达详尽的疏导信息,并有序引导群众离开危险区域,以帮助群众尽快脱离心理危机。
链接
针对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容易受伤的人群,警方首次公布心理疏导提示,及将采取的具体救助措施———
老年人(容易受伤程度)
他们腿脚不灵便,行动迟缓,带有慢性疾病,容易在拥挤时摔倒、挤伤。
警方提示:警方设有维护老年人权利文明岗,专门对老年人进行帮助。发生问题时,希望年轻人帮助周围的老人,协助他们离开危险区。在有重要活动时,建议老年人尽量避免去人多热闹的场所。
小孩(容易受伤程度)
他们没有经验,没有能力处理危机,需要得到特别照顾。
民警提示:建议人多时,家长将一米二以下的孩子抱起来或背起来。
孕妇(容易受伤程度)
需要得到特别照顾。
民警提示:在有重大活动时,孕妇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场合,包括商场、地铁,可以去人少的公园或家门口的小区散步。
潜在的患者(容易出现危险程度)
高血压、心脏病、中风患者,在人多拥挤时容易出现头晕、胸闷、心慌。
民警提示:这类人群往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不足,建议外出前带好相应的应急药品,最好有家人陪同外出。
胆小紧张者(容易受伤程度)
容易出现恐慌而晕倒、虚脱。
民警提示:随着人流走,不要突然逆行,过度紧张时可以深呼吸。
|